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突破11億千瓦,十年增長近3倍
【谷騰環保網訊】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,近年來,我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如何?國家發展改革委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,介紹當前我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有關情況。
就總體情況來看,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司長鄭劍表示,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交通、能源、水利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,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、現代能源體系加快構建,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,有力地支撐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。十年來,我國設施網絡化水平不斷提高,以沙漠、戈壁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清潔能源基地加快建設,新能源裝機和發電量比重不斷提升。十年來,我國服務質量能力持續提升,城市供水普及率、燃氣普及率、污水處理率等接近100%。十年來,我國融合協同發展加快推進,交通與新能源發展有效融合,國家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、高鐵和機場樞紐光伏發電設施加快建設。
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撐,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,有哪些亮點?
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副司長宋雯表示,經過多年發展,我國已成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,構建了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,形成了橫跨東西、縱貫南北、覆蓋全國、連通海外的能源基礎設施網絡,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用能需求。
在促進綠色轉型的能源基礎設施方面,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突破11億千瓦,比十年前增長了近3倍,占世界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的30%以上。水電、風電、光伏、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和在建核電規模穩居世界第一。建成充電基礎設施約400萬臺,形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充電網絡。累計建成加氫站超過270座,約占全球總數的40%,位居世界第一。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占世界總量的近四分之一,居全球第一。
在能源民生基礎設施方面,我國全面完成光伏扶貧工程,累計建成裝機2636萬千瓦,惠及10萬個村、415萬貧困戶。因地制宜實施取暖設施改造,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3.6%。
在新型能源基礎設施方面,我國能源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,智能電網加快建設,2021年配電自動化覆蓋率超過90%;智能化煤礦建設加速,已建成800余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;建成多個5G+智慧火電廠,生產物聯網系統覆蓋眾多油氣田;新型儲能多元化快速發展,規模超過400萬千瓦。

使用微信“掃一掃”功能添加“谷騰環保網”